
赖清德威胁查办,不许马英九洪秀柱出席93阅兵,外交部定调统一!2025年8月底,距离北京93阅兵仅剩不到一周,赖清德当局突然向岛内蓝营重量级人物发出威胁:若参加大陆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,将“依法查办”。 这份警告名单包括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、前国民党主席洪秀柱、夏立言、刘兆玄等人。 台安全部门声称,只要“指标性人物”出席阅兵,就会采取法律手段。 此举并非简单劝阻,而是带有明确政治意图的施压。

大陆国台办早在8月27日宣布,邀请台湾同胞参与纪念活动,强调抗战历史是两岸共同记忆。 然而赖清德当局不仅拒绝在岛内举办任何官方纪念,还将“抗战胜利”改称为“终战”,试图淡化历史联系。 面对大陆的开放态度,台当局反而加紧封锁,甚至点名20多名在大陆发展的台湾艺人,警告他们不得为阅兵“站台”。
马英九和洪秀柱长期推动两岸交流,洪秀柱更是公开主张统一的“统派”代表。 他们若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,将成为对“一个中国”叙事的集体背书。 赖清德显然惧怕这种画面瓦解其“台独”主张。 台当局甚至将蒋介石曾孙、台北市长蒋万安访问上海的计划以“时机不宜”为由驳回,显露对两岸互动的全面抵制。

岛内舆论对赖清德的强硬手段并不买账。 8月28日民调显示,其执政满意度仅31%,不满意度突破60.5%,连民进党传统票仓“云嘉南高屏”地区也有超半数民众表达不满。 此前赖清德在“大罢免”投票中遭遇“0比32”惨败,暴露其执政危机。 舆论批评当局以“国安”为名制造绿色恐怖,实则掩盖政策失败。
台当局对历史的篡改引发广泛批评。 抗战期间数万名台湾志士曾投身大陆战场,但民进党“新课纲”删改这段历史,否定中国对台湾的光复。 大陆通过阅兵强调抗战的共同贡献,而赖清德则试图切割两岸历史纽带。 学者指出,这种操作违背民族大义,终将遭民意反噬。

赖清德近期强推“国安改革”,抛出“17项策略”,鼓吹“全民皆兵”,并将防务预算提高至GDP的3%以上。 台湾青年甚至中学生被纳入“战备动员”,街头与宫庙被设为演习场地和弹药库。 75名岛内学者联名批评此举将台湾推向深渊,主流媒体质问“抗中保台”之下是否还有言论自由。
大陆方面始终强调抗战纪念的历史意义。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表示,台湾同胞不应也不能缺席共同纪念活动,批评民进党“背叛历史、背叛民族”。 尽管台当局阻挠,仍有部分台湾老兵和人士计划赴京参加阅兵。 法律威胁未能完全压制民间交流的意愿。

此次风波折射出赖清德当局的战略焦虑。 大陆军事实力与国际地位持续提升,而台湾在“非红供应链”等政策下经济受挫,旅游业沦为“观光惨业”。 赖清德限制两岸交流,实则为防止台湾民众看清“台独”路线的虚幻性。 然而高压手段难以扭转民心所向,反而加速其支持率滑坡。
历史经纬清晰记录台湾的光复与回归。 1945年日本投降后,中国政府依据《开罗宣言》和《波茨坦公告》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。 中国共产党早在1936年便提出收复台湾的主张,抗战期间更直接协助台湾义勇队等抗日力量。 赖清德声称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统治台湾”,完全无视法理与事实。
#热问计划#
长胜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