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位于程十发美术馆一楼的丰子恺艺术展展厅,一幅幅笔墨简练、充满生活气息的漫画映入眼帘,红烛青樽、梁上燕飞,这些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,经丰子恺画笔润色,显得格外生动有趣。前来观展的李女士感叹:“就像走进了丰子恺的‘朋友圈’,感觉以前只能在课本里见到的大师,一下子就亲近、鲜活了起来。”
展览现场。均 董天晔摄
今年是上海中国画院成立65周年,也是丰子恺逝世50周年。8月8日,上海中国画院与丰子恺研究会联合主办的“人生短、艺术长”丰子恺艺术展在程十发美术馆开幕。展览汇集近200幅丰子恺绘画作品、书法作品以及丰子恺曾经使用过的文房用品,手稿、书信等文献资料。展览分为“诗意之心”“赤子之心”“悲悯之心”“爱国之心”四个板块,展示丰子恺书画艺术的天真烂漫与妙趣横生。
展览名称“人生短、艺术长”源于一句西谚,丰子恺曾引用这句话表达他对艺术的看法,“我们在艺术的生活中,可以瞥见‘无限’的姿态,可以认识‘永劫’的面目,即可以体验人生的崇高、不朽,而发现生的意义与价值了。”
丰子恺(1898-1975),中国现代著名画家、书法家、翻译家、散文家,浙江桐乡人。他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创者,也是中国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杰出代表,其漫画也是中国写意画,以简笔水墨的形式表现日常琐事,并形成诗意、谐趣、哲理俱足的平实隽永的个人画风,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独树一帜。丰子恺也是上海中国画院首任院长,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等。
开幕式上,丰子恺研究会会长、丰子恺之孙丰羽表示,“丰子恺的作品体现‘中正平合’四个特点。中是中式的、传统的、中国特色的;正是正面的、正义的、正气的、正能量的;平是平淡的、平静的、平和的、平易近人的;合是融合的、结合的、统合的,东方与西方艺术的结合,义理与趣致的融合,阳春白雪与四方大众的统合。”
策展人裔萼介绍展览的四个板块,“丰子恺先生是具有烂漫诗心的文人,他继承了中国文人画的写意传统和诗意内核,因此我选择了他的以诗入画、诗画相融的作品来体现诗意之心;选取儿童题材的作品体现他的赤子之心;选取护生题材作品体现他的悲悯之心;选取他赞颂新中国的作品,体现他的家国情怀与爱国之心。希望通过这次展览,让大家看到立体、丰满、鲜活的丰子恺先生。”
《白云无事常来往》30cm×23.5cm
《生离死别》30cm×23cm
《饮水思源》35cm×28cm
观众李女士用“亲切”与“生活化”来形容观展的整体感受。“他不是很遥远的艺术家,他的这些童趣、纯真的画作,都让人觉得非常亲切。”现场另一位观众告诉记者,她印象最深刻的是“悲悯之心”板块。“以前看过丰子恺的纪录片,知道他画《护生画集》,身体不好了也在坚持画,当时就很感动。现场看护生题材的作品,有更深的感触。”简单的线条、日常的场景,通过丰子恺的画笔,总能令人鼻酸,这源于他始终秉持的一颗“仁爱”“悲悯”的慈心。记者观察到,展厅内的屏幕正播放着《大师》纪录片丰子恺篇章,有小朋友席地而坐,专注地看着。
展厅内正在播放丰子恺纪录片。阮佳雯 摄
开幕式上,还进行了丰子恺作品的捐赠和收藏仪式。丰羽从家藏丰子恺作品中精心挑选了两幅代表性作品《民间之春》《羡他村落无盐女》,以充实上海中国画院的院藏资源。上海中国画院党总支书记、副院长(主持工作)江鹏向丰羽颁发作品收藏证书。
江鹏表示:“丰子恺的作品来自人民,又回馈于人民,同时得到了人民的认可,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。这体现了丰子恺先生对大自然与平凡生活的无限热爱,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、艺术扎根于生活。丰子恺先生的书画艺术,是艺术大众化和生活化的典范。”
展览期间还将举办手工拓印、创意填色、书画自习室、《兰亭集序》临写等活动,配套文创如冰箱贴等产品同步推出。展览将持续至9月7日。
长胜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